信仰是什么意思(到底什么是信仰)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去过好几个国家,这些国家有大有小,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这些国家都有一种普遍性的宗教信仰,比如泰国、尼泊尔、斯里兰卡是以佛教为主,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是伊斯兰教,印度则是印度教。

放眼全球,你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一种或几种比较普遍性的宗教信仰,只有少数国家是例外,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国家。很多外国人和一些中国人因此就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还把一些人的负面行为归咎于此。我们真的没有信仰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信仰是什么?很多人会以为信仰就是指对某种宗教的信仰,实际上,从广阔的意义上来说,信仰是指对某种事物、精神、宗教或某人的信奉敬仰,把他们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或榜样。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是个人的意识行为,宗教信仰是信仰中的一种,其他还有原始信仰(神话信仰、图腾、巫术、禁忌)、哲学信仰、政治信仰等。

信仰是什么?我们到底信仰什么?

宗教信仰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多是因为宗教有固定的活动、仪式以及明确的教义等,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佛教吃斋诵经、基督教做礼拜、伊斯兰教每日多次祷告等等,除了这些活动,每个宗教还有自己独特的仪式和教义等,这些对于教徒有规范其行为、引导其情感和思想的作用。

关于宗教,信其者奉其为神的旨义,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和思想均受其指引和约束;不信者则认为宗教不过是一种由于人类认识不足而产生的一种迷信而已。宗教固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大部分正派的宗教信仰能为普通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为人生提供慰藉和希望,这就是宗教信仰的正面意义。

信仰是什么?我们到底信仰什么?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在历史发展初期并没有产生明确的宗教,经历了百家齐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自汉武帝开始,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儒家思想主要以孔子和孟子关于仁、义、礼、智、信、勇、恕、诚、忠、孝、悌的思想为基础,经由董仲舒、朱熹等儒家人物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内容十分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体系。后人为了与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

“儒教”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虽然董仲舒为儒家文化灌输了宗教的框架结构与宗教教义,比如儒教信奉的神就是“天”,“天”在凡世间的代言就是“天子”,也就是皇帝;儒教也有一些祭祀的仪式活动等等,但是这些教义和仪式活动显然是为了服务统治者;而且儒教追求的是入世的价值,对出世并未作过多的阐释,故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

信仰是什么?我们到底信仰什么?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形成,道教继承和发展了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阴阳和万象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道可以修得,得道就可成仙等等。后经数百年的改造与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信仰是什么?我们到底信仰什么?

佛教(又称释教)于东汉传入我国,前期只在极少数信奉者范围内流传,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佛教不得不向当时占有支配地位的儒家靠拢,并在哲学思想上依附于”老”、”庄”和玄学。至隋唐时期,佛教进入综合创新时期,佛教佛学一并繁荣,不但在所有外来宗教中首屈一指,信徒人数比本土的儒、道二教相比亦处于优势地位,有了问鼎思想和政治的资本。

信仰是什么?我们到底信仰什么?

约公元6世纪中后,中国文化和思想逐渐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三教之间各有过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也各有过相互排斥和斗争。经过隋唐时期的三教讲论与融通,三教合流在北宋已经大致成型,明代以后则成社会主流思想。儒家的主要功能是“治世”, 它是一种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确立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规范与典章制度。道教的功能主要是“治身”,注重自我修炼,与道合一。佛教的功能主要是“治心”,在消除烦恼苦痛、心性修养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儒、释、道三教在相互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的基本立场和特质的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融合精神。三教合流,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独特的信仰和思想体系,虽然其归根结底是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而进行的,其但对中国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国社会的道德体系,造就了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悠长历史。

虽然,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作为统治思想的儒教开始崩塌,道教和佛教也彻底世俗化,只在民间有少数虔诚的追随者。但是儒、释、道三教融合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依然在中华民族中代代相传,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所以,从整体上来说,我们汉族信仰的就是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思想融合而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体系。

我们的信仰,与宗教信仰有相同的地方,一些宗教里的理论可以在我们的文化中找到相关类似的思想阐述;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其实也是信“神”的,比如逢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会举行一些祭祀活动,平时遇到不确定的事情或者希望某件事情发生时,心里嘴里会念叨着“老天保佑”,很多人家里还会摆着观音像、佛祖像、关二爷像等等。但是,我们信的“神”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候是儒教里信奉的“天”,有时候是道教的各路神仙,或者佛教的佛祖菩萨,甚至还有一些历史人物、自己的祖先亲人,这是与大多数宗教信仰最大的不同。而且,我们信奉某个“神”,往往是希望他可以给自己或者家人提供帮助,比如做生意的人喜欢信奉财神,是希望财神可以帮他带来财运,海边的渔民多信奉妈祖,是希望妈祖可以保佑其平安等等,这和很多宗教是十分不同的。

另外,与宗教拥有对个人日常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及指引的明确细化的教义和活动不同,我们的信仰主要是从宏观方面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规范和指引,故其对个人平时的日常行为和思想的影响有限。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视度大大降低,更加削弱了整体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这也是导致很多外国人,甚至有些中国人觉得中国人没有信仰的原因。

信仰是什么?我们到底信仰什么?

但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作为我们的信仰已然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默默影响着我们做人做事。而且,我们的文化一向注重人的发展,鼓励人进行自我探索和追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个人都有追寻个人精神领悟和归属的自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苟探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ngtimes.com/12679.html